在线留言

在线留言

当前账号:河北低空经验数据咨询有限公司
确定 关闭

返回顶部

服务申请

当前账号:李大强
确定 关闭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行业资讯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5年“标准周”活动暨第一次成员大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信通院CAICT 发布日期:2025-07-22

7月17日,2025年人工智能标准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第一次成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姚佳,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数据安全处处长雷楠,标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标委会顾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标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标委会技术审查委员会主任、中国信通院副院长魏亮,标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范科峰,以及标委会委员、成员单位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姚佳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体系化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持续健全标准协同工作体系,推进关键急需标准研制,开展人工智能标准宣贯培训和供需对接,强化人工智能标准国际合作。下一步,要加快布局基础共性、安全治理等急需标准,加速产业智能化;要走好标准研制“最初一公里”,对重点标准拉单挂账、倒排工期,健全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要凝聚“产学研用金”各方力量,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要打造“人工智能标准行”品牌,一体化推进标准宣贯、适配、验证,打通应用“最后一公里”。

郑志明院士指出,标准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基石,能够为决策智能、精准智能、可信智能的构建提供有力抓手。标委会将持续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关键领域,着力提升标准质量,加强实验验证和产业适配度评估,完善人工智能标准生态建设,推动标准落地应用。

闻库指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与标委会在人工智能领域建立了紧密协同的合作机制,已实现标准初审协同及明确的职责分工,在标准预研、标准推广等方面开展系列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双方将持续强化“标准先行、网络赋能、生态共建”的发展理念,推动标准与产业深度融合。

余晓晖指出,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人工智能标准工作体系,要做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需要深刻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应用发展的特殊性,处理好开放创新与标准规范、基础共性与个性需求、国内国际统筹协调的关系。下一步,标委会将在工信部科技司的指导下,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开展标准符合性测试验证工作,打造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加强标准国际合作,促进标准“走出去”“引进来”。

范科峰指出,电子标准院从组织建设、标准研制、宣贯推广及国际标准化等方面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下一步,应持续加强人工智能标准领域热点问题的研究,建立动态灵活的标准体系。强化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与部人工智能行标委等协同联动,发挥标准技术组织作用,加快推进关键急需标准研制。加强标准宣贯实施,深化国际合作,激发产学研用各方参与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活力。

会上,标委会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指南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线,遵循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原则,旨在构建工信领域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数据安全处处长雷楠与标委会安全治理组(WG8)组长及副组长共同参加了指南发布仪式。

标委会秘书长魏凯主持会议并汇报标委会工作情况。今年以来,标委会加快建章立制,组建8个工作组,吸纳500多家成员单位加入,制定发布标准指南,凝练软硬件协同、大模型评测、人工智能工程化等十大重点标准方向,完成84项标准需求征集、51项拟立项审查,举办60余场标准研讨会、标准供需对接会等,加强标准宣贯。下一步,标委会将加快推动标准研制,服务产业实际发展需求,建设标准应用示范基地,加强标准务实合作,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标准管理智能化水平。标委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王蕴韬做了标委会重点课题《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重大问题研究》的开题汇报。

为把好标准质量关,强化各工作组协调,标委会设置技术审查委员会,并在会上举行了技术审查委员会成立及颁证仪式。中国信通院副院长魏亮担任委员会主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赵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发国,以及各工作组组长担任委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标委会顾问闻库为委员颁发了聘书。

会上举行了标委会工作组组长、副组长的颁证仪式。郑志明院士、余晓晖、范科峰为工作组48名组长、副组长颁发了聘书。

为加强标准化工作协同,共建人工智能标准生态,标委会设置联络员机制,并在本次大会上举行了标委会首批联络员聘任仪式,正式与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计算标准化工作组、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成果发布环节,标委会模型与平台组(WG4)副组长曹峰代表标委会,发布了第一批标准化成果,涵盖自动机器学习技术、检索增强生成技术、人工智能平台、基础模型平台、智能体、代码大模型、大模型基准测试等领域的一系列国际标准成果,并介绍了“方升”大模型基准测试体系及行业大模型标准体系。

在人工智能标准化实践与趋势分享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具身智能、高质量数据集、智能体、软硬协同、安全治理五大重点方向进行了专题讨论。银河通用公司创始人及CTO王鹤介绍了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趋势及相关重点标准。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语言学家郝玉峰介绍了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标准化面临的4方面挑战及标准体系建设。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标准化总监孙曦,分享了智能体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于标准化工作的建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高性能计算部主任、研究院金钟分享了人工智能软硬协同趋势并解读重点标准。阿里巴巴高级标准化专家、国际标准负责人安勍,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安全治理挑战与标准制定需求。

7月17-18日,标委会8个工作组共计召开了10场会议,讨论了74项标准立项建议和31项在研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