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AI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按下快进键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日期:2025-08-05
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近日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国人工智能(AI)技术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按下了快进键。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其应用日益广泛。其中,深度学习技术已经成为互联网搜索、电商等业务的基础,计算机视觉技术也在工业质检、城市管理、医疗健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两年,大模型技术不断扩展AI技术的能力边界,让人们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曙光,为更广泛、更深入的智能化转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人工智能+”行动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基础上,2025年进一步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此次国常会明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对此表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将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智能化双向赋能,充分释放人工智能技术红利,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推动全领域、全链条的系统性变革。
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仍存挑战
在AI浪潮下,制造业无疑是“人工智能+”行动的主战场和主引擎。贝乐(广州)智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乐智能)的转型颇具代表性。该公司董事长曾志涛坦言:“过去,我们主营传统按摩椅,依靠机械手臂进行按摩,但这已陷入红海竞争。今年初我们便布局研发AI按摩机器人产品,希望以人形机器人技术为载体,让冷冰冰的机械按摩变成更有温度的‘人形具象’服务。”
然而,硬件成本高、软件生态与标准不统一成为产品普及的掣肘。曾志涛介绍,人形机器人价格曾高达9万元,虽然近期有些产品降至近4万元,但要让家庭机器人真正普及,理想价位应在2万至3万元,这需要更大规模的量产来带动成本下降。此外,各厂家的控制软件、APP标准不一,导致设备间“联调联试”困难,难以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
这些挑战并非个例。ChatExcel(中国首个原生AI DataAgent)创始人兼CEO逄大嵬在实践研究中发现,AI规模化商业应用的核心瓶颈在于技术成熟周期。无论是用户预期还是技术成熟度,都需要经历一定的积累时期。从实际体验来看,当前制度环境、市场需求和社会认知等维度都呈现积极态势,待技术成熟度达到临界点,相关挑战将迎刃而解。
中金研究院董事长总经理谢超结合行业调研指出,尽管我国在AI应用方面已取得成效,但要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规模化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需求侧购买力不足和供给侧资本市场活力待提升的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魏凯总结道,当前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还处在初期,仍面临新技术与场景适配性不足、数据准备不充分、算力成本比较高、应用开发难度大、安全风险存在隐患等挑战,“不会用”“用不起”“不敢用”等现象依旧存在。亟需面向“人工智能+”需求,在生态培育、数据供给、开源开放、安全治理等方面加强布局,为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供的企业,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策部署 企业响应
针对上述挑战,国常会作出部署,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开放场景等支持技术落地。要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加快形成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
魏凯强调,《意见》落地见效,还需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以需求牵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形成“场景—数据—模型”螺旋迭代的飞轮效应,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谢超进一步建议,在行业层面可推出针对性的需求扩张措施。一方面,鉴于金融科技、医药健康是AI商业化应用潜力较大的领域,可适度放松相关监管,释放应用场景优势;另一方面,应统筹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公共采购力量,加强对我国AI产品创新的支持。他特别指出,软件是大模型和诸多AI产品的主要载体,需重点完善公共采购对软件类AI产品的定价方式,优化企业采购相关软件及服务时的会计处理及税收抵扣规则。
谢超还强调,数据基础建设非常重要,亟需将产量规模优势转化为数据规模优势。具体可通过开放公共数据带动企业数据自愿共享,统筹建设高质量产业数据库;提升央企国企对数据汇集使用的重视程度;给予企业尤其是民企专项优惠贷款支持数据库建设;加强数据标准统一和配套工具研发,降低流通共享成本,并通过财政资助推动数据库在产、学界的广泛使用,形成建设与使用的良性循环。
面对政策东风 企业积极布局
逄大嵬表示,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背景下,公司将从“技术提供者”升级为“行业转型赋能者”,打造贯穿数据生命周期、直接影响业务KPI的核心基建层——Data Agent。既抓住政策红利实现自身增长,也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从“技术领先”迈向“应用领先”,最终推动规模化商业化应用的全面落地。
他提到,《意见》对“场景落地”的倾斜将帮助ChatExcel更快进入财务、政务、教育等传统场景,从“用户工具”向“组织级生产力工具”加速升级。产品未来将在政策推动下实现数据获取、应用分析、决策分析等全链路拓展。同时,产品将更聚焦“用户实际体验”,一方面提升自然语言理解精准度,让非专业用户“敢用、会用”,另一方面针对垂直行业开发定制化功能,解决特有痛点。
曾志涛则表示,贝乐智能下一步将继续结合AI、大健康与银发经济三个发展趋势的优势,研发按摩管家机器人,并期待通过政府部门与国央企开放更多应用场景,让产品走进千家万户。